吳忠市檢察院開展橋梁安全專項監督活動,對利通區轄區橋梁進行拉網式排查。
鹽池縣檢察院運用“走訪調查+圓桌會議+跟進監督”與檢察建議相結合的辦案模式,有效督促行政機關及時對長城保護工作進行整改。
? 今年4月7日,檢察人員沿古長城遺址實地走訪,對古長城遺址保護情況進行全方位調查取證。
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梁原
一份高質量的檢察建議,能取得“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良好效果。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檢察機關將檢察建議作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重要方式,讓檢察建議精準發聲,使其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
“河長+檢察長+警長”守護黃河安瀾
近日,黃河公園生態廊道,天光水色、無限綠意。“黃河母親養育了我們,以前的黃河沿岸環境和現在比真是差距太大了,你看這環境多美!”青銅峽市小壩鎮的李大叔說。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河長+檢察長+警長”制度。吳忠市人民檢察院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與行政機關河湖治理協作聯動,劍指黃河流域“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通過兩級檢察院一體化辦案,將業務監督、行政執法、刑事司法、檢察監督有機銜接,不定期對轄區河湖環境開展聯合巡查,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9份,整治清除“四亂”現象,全力守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在河灘地違建整治中,青銅峽市檢察院干警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進行走訪調查,宣傳政策法規,促使當事人主動停止種植,拆除違建,恢復河湖灘地濕地功能。
為群眾出行安全筑起司法“防護欄”
一份檢察建議,就是破解社會治理難題的一劑“良方”。
“通過檢察建議,危舊橋梁得到了修復、整改,群眾出行感覺安全多了?!币幻O督員說。今年7月11日,吳忠市檢察院對去年開展的橋梁安全專項監督活動進行“回頭看”。
2022年7月,該院開展橋梁安全專項監督活動中,對利通區轄區橋梁進行拉網式排查,發現8座橋梁存在缺少護欄、缺少警示標識、橋體斷裂損毀老化等安全隱患,威脅群眾出行安全。涉案橋梁大多系20世紀80年代修建,權屬情況復雜。為厘清涉案橋梁的主管部門、監管部門職責,確定事權單位,該院檢察長主持召開聽證會,邀請特邀檢察官助理、人民監督員及相關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通報橋梁安全隱患。
聽證會上,聽證員就橋梁權屬問題和各部門是否積極履行監管職責進行發問,各部門結合各自職能、監管難題等進行了坦誠的交流。通過公開聽證,使各相關責任單位充分認識到橋梁安全的重要性。結合案件辦理情況,形成案件專報,呈送吳忠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審閱。吳忠市委收到案件專報后高度重視,相關領導立即就案件辦理作出批示。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該院向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各單位均積極整改按期回復。
在此次橋梁安全專項監督活動“回頭看”過程中,吳忠市檢察機關全力促成源頭防范和長效治理,為群眾出行安全筑起司法“防護欄”。
推進長城資源保護跨區域協作
近年來,風雨侵蝕、自然風化、故意毀損、偷牧等原因,造成吳忠轄區長城遺址保護問題日益凸顯。
鹽池縣檢察院在公益訴訟工作上持續發力,長城保護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該院與陜西省定邊縣檢察院、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檢察院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
今年4月7日,三地檢察人員沿古長城遺址實地走訪,對沿線問題進行仔細梳理的同時,厘清各自職責,并利用無人機實地勘查,拍攝收集線索、固定證據,對古長城遺址保護情況進行全方位調查取證。鹽池縣檢察院與鄂托克前旗檢察院在古長城遺址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上實現了線索移交、調查取證等方面的立體化協作,為公益訴訟今后的發展打開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動能,凝聚監督合力,推進長城資源和長城文化保護。
同時,鹽池縣檢察院運用“走訪調查+圓桌會議+跟進監督”與檢察建議相結合的辦案模式,有效督促行政機關及時進行整改。
據了解,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吳忠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中,辦理公益訴訟線索722件,立案71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457件,磋商220件,整改回復704件。吳忠市檢察機關主動把檢察職能融入“大治理”格局,把檢察建議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形成了“雙贏多贏共贏”的法律監督新格局。
責編:李翔
一審:雷昕
二審:羅霞
三審:何金燕
來源:湖南法治報